北京1地升高风险7地升中风险(北京市四地区疫情风险等级升级为中风险)
3
2025-08-18
8月的一天正午,西部集团下属曹杨物业公司物业经理林振华正顶着烈日,在长风一村小区各楼栋的公示栏前忙碌 ,仔细张贴着关于开展“物业+医疗”特色服务的宣传通知 。73岁的金毅老伯被这则新消息吸引,驻足细看后,不禁问道:“林经理 ,我想签约家庭医生,找你们物业行不? ”
小区经理在张贴通知
“当然行,”林经理抹了把汗说,“材料准备好 ,跑腿的事儿就交给我们。往后取药、送健康资料 、帮您挂号,这些特色服务里都包括了!”
这张小小的通知,掀开了曹杨物业公司服务理念蜕变的一角。物业不再局限于“四保 ”(保安、保洁、保绿 、保修)服务 ,而是主动牵手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探索“物业+医疗”的创新模式,编织起了一张覆盖7个小区、7729户居民的健康守护网 ,将专业医疗资源精准送抵社区治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 。
互补协作开启健康服务新篇章
物业服务为何选择医疗赋能?曹杨物业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张俊点出合作契机:“在很多人印象里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能只是‘开开药、打打预防针’的地方。但事实上,长风社卫中心在中医 、康复、骨质疏松和口腔以及慢病管理等专科领域实力都非常深厚。这恰恰是‘家门口’宝贵的医疗资源 ,但很多居民对此并不了解 。 ”张俊补充说,“与此同时,物业作为最贴近居民的一方 ,熟悉居民需求。物业有触达居民的优势,社卫有医疗专业的优势,资源互补、优势契合,合作也就水到渠成了。”
7月24日 ,曹杨物业党支部与长风社卫党支部正式“握手”,启动了“物业+医疗,健康服务到身边 ”项目 。双方组建了5个专项工作组 ,每组由一名物业小区经理与一名医护人员精准结对,形成网格化服务力量,满足居民健康需求。
在服务模式中 ,物业扮演什么角色?张俊对此有清晰界定:“我们绝不越位,不涉足非自身专业的医疗领域,核心就是做好居民与社卫之间的‘桥梁’和‘帮手’。”物业聚焦三大核心任务:收集居民健康需求与反馈 ,为社卫优化服务提供依据;协助组织健康宣教与家庭医生签约;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“代跑腿”支持和取药、送资料 、协助挂号等服务 。物业的“近邻 ”优势得以充分发挥,同时确保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始终由社卫中心主导,保障模式规范、高效运行。
物业工作人员收集居民问题及时反馈社卫
多维服务筑牢社区健康防线
“手臂垂直 ,掌根用力,频率每分钟100次”在长风社卫中心的培训教室里,二十余名物业员工俯身跪在人体模型前,反复练习心肺复苏技能。医护人员穿梭指导 ,严抠每个动作细节。“社区安全,应急能力是关键,社卫给我们进行急救培训也是‘物业+医疗’服务中的关键一环 。”林振华说 ,“当社区出现突发状况,比如老人晕倒,受过急救培训的员工就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,为急救赢得宝贵时间。 ”
针对高龄、独居或行动不便的老人,“代跑腿”服务更是“雪中送炭 ”。物业人员主动上门,协助梳理签约材料 、完成系统录入和全程跟踪服务 ,在“业主—物业—医生”间架起无障碍的沟通桥梁 。对于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人,物业则联合社卫中心的医疗团队,提供个性化管理方案 ,定期监测、动态调整,将健康守护融入日常点滴。
物业人员主动上门帮助老人完成家庭医生签约
从帮办“代跑腿”到党建共建,从急救培训到精准服务,曹杨物业公司的每一步探索都在回应居民对健康生活的深切期盼。着眼未来 ,物业团队已勾勒出清晰蓝图,积极与更多社卫中心联系合作,将集咨询 、预约和健康管理于一体的高效服务枢纽覆盖到更多社区 。“我们要让更多的社区居民都能享受到家门口便捷和及时的健康服务。 ”张俊说道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